1882年,愛迪生將紐約珍珠街發電站發出的110V直流電輸送到兩公里外,點亮了曼哈頓的400盞燈,這成為了人類電力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。

然而,直流電的先發優勢并沒能戰勝交流電的高效便捷,威斯汀豪斯與特斯拉等人所支持的交流輸配電系統,依靠更加簡單的變壓方式,通過更高電壓降低輸電的損耗,從而得以將電力輸送到更遠地方,也逐漸成為電力系統的主流,這段歷史被稱為“電流戰爭”。
技術的發展總是有些耐人尋味,就像是一記“回旋鏢”,明明早已飛出了人們視野,卻能悄然再次回到我們面前,誕生于19世紀的電動車如此,直流電也同樣如此。曾經的被主流拋棄的“敗者”是如何引領起新的時代?
技術局限,日漸式微
一百多年前,由于電力裝備技術的制約,直流電因其物理特性導致難以提升電壓,相比于交流電,在輸配電方面,直流電系統的損耗更高,必須建設更密集的發電站,使用更粗更低電阻的電纜,因此在成本上落于下風,難以與交流電競爭。

Q:電力在輸送過程中,線路損耗是如何產生的?
線路損耗最主要的來源是電流的熱效應,由于電纜導線存在電阻,在輸電過程中,電能會轉化為熱能,這部分損失的能量正比于電流的平方,因此線路通過的電流越大、線纜阻值越高,電能的損耗也就越大。
對于交流電系統,損耗還包括無功損耗、趨膚效應、電暈放電等復雜因素。
Q:交流電(AC)和直流電(DC)截然不同的發展歷程,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?
交流電的電壓電流隨時間周期性變化,變化的電流能夠產生變化的磁場,而變化的磁場又能產生感應電流,因此基于電磁感應原理,就能設計出結構簡單可靠、效率很高的變壓器,在早期輸配電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。

220kV油浸式交流變壓器
直流電恒定的特性決定了它無法產生不斷變化的磁場,直到半導體元件的出現,極大的推動了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,才能夠設計出DC-DC變換器,實現直流電的高效升壓降壓。
解決瓶頸,突飛猛進
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,以及半導體器件成熟,直流電得以擺脫在變電方面的掣肘。一方面,在超高壓、特高壓輸電領域,直流輸電技術在性能與成本等方面已經與交流輸電各有千秋,在一些遠距離的輸電項目中,特高壓直流輸電在線路建設和損耗方面更有優勢。

烏東德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
另一方面,在中低壓配電領域,雖然交流配電系統仍然占據絕對的主流,但直流配電也逐漸展現出某些方面的優勢。
更經濟
直流配電只需要正負兩極,相比交流配電的三相四線制建設成本更低;在有效值相同的情況下,直流線路的電壓峰值低,電纜成本方面更有優勢;在功率相同的情況下,直流系統可采用雙極,線電流為交流系統的二分之一,大大減少線路損耗。
更高效
“雙碳”背景下,大量分布式能源與儲能裝置需要接入電網,例如光伏發電、電池儲能等裝置需要通過多個環節的交直流轉換,以及復雜的控制系統才能實現交流并網,如果采用直流配電網,則能降低整體系統的復雜度,實現各類分布式電源與儲能裝置的高效接入。
更可靠
交流電系統由于頻率與相位的問題,不同電源之間無法直接并聯,需要通過備用電源自動投入使用裝置實現冗余供電,在主電源發生故障時,因電源切換需要時間,存在短時斷電的情況。而直流電系統則沒有上述問題,可以通過直流不間斷電源等方式實現可靠性更高的供電。
總的來講,交流電系統的關鍵設備成熟可靠,但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,體系愈發龐大復雜,而直流電系統的核心設備依賴于半導體,技術門檻比較高,但在技術成熟后,逐漸展現出更為簡單高效的特點,也更為符合未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方向。
先行先試,潛力無限
在實際的工程應用方面,即便直流配電具有諸多優勢,也還需要循序漸進的探索。20世紀末,各國已經在一些特殊場景進行了嘗試,例如對配電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數據中心、船舶、航空航天等場景,為如今直流配電的發展提供了基礎。
現在,直流配電也還沒有進入到大規模推廣的發展階段,仍然需要業主單位、相關企業的持續探索。
白云電氣集團作為電力能源裝備的領軍企業,結合實際客戶痛點,在零碳數智樓宇、綠色智慧園區、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探索直流配電系統的應用,提高新能源利用率,打造“光儲柔直充”一體化解決方案,實現節能減排,助力“雙碳”戰略的落實。

在樓宇建筑領域,大量用電設備最終使用的是直流電,例如我們身邊常見的手機、平板電腦、筆記本電腦、智能音箱、路由器、電視等電子設備,包括新能源汽車的充電。這些設備約占整體負荷的50%。而像是冰箱、空調、洗衣機等傳統的大件家用電器,近年來也都逐漸開始采用直流變頻技術,同樣也需要AC-DC變換,如果采用直流配電,那么很多用電設備都可以省去AC-DC的變換環節,因此直流配電在樓宇建筑領域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。

在綠色園區領域,由于園區接入了大量的分布式光伏、儲能裝置、充電樁等配套設施,電能的分配與新能源的及時消納成為痛點問題。在傳統的交流配電系統中,光伏發電與儲能都需要進行DC-AC變換后并網,同時汽車充電樁作為用電負荷還需要經過AC-DC變換,全流程的效率較低,采用直流配電,更有利于構建“就地生產、就地消納、電網互動”柔性配電系統。

在城市軌交領域,節能一直是重中之重,除列車牽引用電外,站點空間的大量照明、空調等設施也是耗能大戶,而隨著直流牽引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的廣泛應用,具備構建直流配電系統的基礎優勢,在實現節能降耗、接入分布式能源的同時,還能可以提高大量LED照明設備的壽命,降低維護成本。
Q:直流配電為什么能提高LED設備的壽命?
LED(發光二極管)由低壓直流驅動,需要驅動電源將交流市電降壓整流為低壓直流,電路中使用較大容量的電解電容,但其壽命要比LED燈珠壽命短很多,成為LED燈具整體的壽命短板,直流配電則能解決這一難題。
直流配電系統更適應未來負荷與電源的發展特點,滿足綠色、高效、可持續性的要求,具有很大的潛力,但目前直流配電技術的發展正處于快速上升的階段,距離技術成熟仍有一段距離。
一方面直流配電的電壓等級、電器、檢測等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,另一方面相關的關鍵設備仍在開發。白云電氣集團及旗下企業目前正大力開發大容量電力電子設備、直流斷路器等直流相關設備及控制保護技術,積極推動直流輸配電技術的應用。

大家往往把直流電和交流電看作是水火不容的對手。一百多年前,交流電因為能方便解決電壓升降的問題成為了主流,如今,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浪潮,又為直流電的配網打開了發展的空間。
或許有人把直流電的“復興”視作對交流電的“復仇”,賦予了一些情感色彩。可事實上,交流電與直流電只是人類利用電力能源的不同形式,新的時代,它們或許更像是“朋友”,在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偉大征程上,融合共存,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,共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