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綢之路是人類跨地域開展經濟貿易活動的寶貴文化遺產,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,各地經濟文化的往來不再依賴于古老的通道與航線,絲綢之路逐漸成為了存于歷史中的一個符號。2013年,共建“新絲綢之路經濟帶”與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倡議的提出,再次賦予絲綢之路這個古老概念全新的生命力,在過去的十年里,偉大愿景正轉變為現實。
電力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,也是“一帶一路”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。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的電力工業通過“引進來”的方式實現了長足的發展,達到了世界領先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推動了我國電力能源相關技術、裝備、標準、服務等全產業鏈“走出去”,帶動企業走出國門,幫助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電力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。

01
充分發揮沿線能源資源優勢
“一帶一路”引用了“絲綢之路”的文化符號,涵蓋了東亞、東南亞、中亞、中東、歐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區域,各國家地區電力工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,大多數國家地區電力工業發展相對滯后,少部分電力工業發展較好的國家地區也面臨著電網老化、供電不足、節能降碳等挑戰。這給“一帶一路”開展電力能源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。
與電力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現狀形成鮮明反差的是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地區擁有十分豐富的能源資源,尤其是除傳統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方面。
水能資源方面,中亞地區有阿姆河、錫爾河等大河,南亞地區有湄公河(瀾滄江)、伊洛瓦底江等河流,且雨水充沛地勢落差大,拉丁美洲擁有全世界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,給水力發電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基礎。

風能資源方面,中亞地區屬大陸性氣候,受熱力環流影響顯著,地形開闊平坦,阻擋少,風能資源豐富,南亞、東南亞地區、拉丁美洲、中東歐北部等區域的沿海地區存在周期性的海陸風,可發展海上風電,非洲北部、東部風能資源儲備也較為豐富,還擁有圖爾卡納走廊這樣獨特的強風區域。

太陽能資源方面,中東、北非、拉丁美洲的沙漠區域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光照條件,極為適合發展光伏發電,中亞地區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,光照相當充足,南亞、東南亞地區靠近赤道,全年太陽直射時間長,同樣適合大力發展光伏發電。

可見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,多數仍處于待開發利用的狀態,因此具備合作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巨大潛力。另一方面,區域內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,也需要配套的輸電技術來解決電力輸送分配。這就給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地區開展電力能源領域合作帶來了廣闊的空間。
02
對外輸出成熟可靠產品服務
中國幅員遼闊,多年以來,通過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,構建起了復雜龐大且成熟可靠的電力系統。我國太陽能、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,近年來得益于大力發展新能源建設,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領域領跑全球,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;而我國用電需求集中于東南部沿海地區,為了適應這樣特殊的資源稟賦,我們發展出世界領先的特高壓輸電技術,實現了新能源發電的大容量高效輸送。構建了涵蓋技術、裝備、標準、服務等各環節的全產業鏈,為開展“一帶一路”電力能源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十年來,中國已與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,建設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標桿項目。這其中,國有企業作為先行者率先“走出去”,民營企業緊隨其后積極參與,逐漸也成為了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要參與者。
白云電氣集團(以下簡稱“集團”)作為國內電力能源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,積極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集團及旗下企業、關聯企業產品已銷往印度、馬來西亞、哈薩克斯坦、巴基斯坦、泰國、越南、土耳其、希臘、科威特、馬達加斯加等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,涵蓋玻璃絕緣子、復合絕緣子、高壓套管、避雷器、斷路器、隔離開關、開關柜、變壓器、電力電容器、互感器、電力電子設備等核心產品。

助力“一帶一路”項目(部分):
集團及旗下企業、關聯企業堅持產品創新與客戶導向,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更廣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,持續開展國際交流合作,推動互利共贏、共同發展。
03
助力推動電力能源綠色轉型
自2020年提出“碳達峰”與“碳中和”目標以來,中國正積極推動電力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,構建新型電力系統,通過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電力能源的合作,將國內經市場驗證的成熟技術、標準、裝備、服務輸出,建設了一批重大能源項目,一方面解決了各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能源穩定供應的痛點,另一方面幫助創造了工作崗位、培養了技術人才,助力各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。

與此同時,中國作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東道國,以跨國、跨地區電力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重點,推動沿線的能源系統結構從“孤島化”向“網聯化”演進,實現更大范圍、更深層次的能源資源優勢互補。
隨著全球性碳中和目標的深入,中國也通過“一帶一路”的電力能源合作積極推動全球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,目前,我國在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綠色低碳能源投資已超過傳統能源,為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的創新實踐,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能源電力行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。